新視野行銷企劃

第十四章:網頁速度 - Page Speed對 SEO 的影響與優化方式

扁平化風格插畫顯示網站速度與 SEO 的關聯,一個電腦螢幕上出現速度指標圖與 SEO 放大鏡圖示,搭配文字「網頁速度對 SEO 的影響與優化方式」,象徵網站性能對搜尋引擎排名的重要性。
在網路時代,大家都喜歡秒開的網站。你是否也曾點開一個網頁,結果等了好幾秒仍未載入,最後不耐煩地關掉????? 對於網站經營者來說,這可不是小事——網站速度的快慢不僅影響使用者體驗,甚至會牽動 SEO(搜尋引擎最佳化)的成敗。本文將以輕鬆親切的口吻,帶你一步步了解為什麼網頁速度對 SEO 很重要,以及如何實際優化網站速度,讓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為什麼網頁速度對 SEO 很重要?

網站速度已成為 Google 排名因素

Google 早在 2010 年就宣布將網站速度納入搜尋排名演算法的一環,強調「就跟我們一樣,使用者也非常重視速度」。這表示如果你的網站很慢,可能在搜尋結果中的排名就會受到影響。2018 年時 Google 更進一步將速度納入行動搜尋排名因素,而 2021 年推出的「頁面體驗(Page Experience)」指標中,核心網頁生命力(Core Web Vitals)也包含了載入速度相關的衡量標準。換言之,從桌機到手機,速度都是 SEO 不可忽視的要素

Moz 與 Ahrefs 等專家觀點

根據 Moz 的說法,Page Speed(頁面速度)通常指的是頁面完全載入所需的時間,或「首位元組時間」(TTFB,伺服器回應第一個位元組所需時間)。雖然內容品質和相關性仍是 SEO 最重要的排名因素,但速度太慢會拖累使用者體驗,進而間接影響排名。Ahrefs 也指出 Google 自 2018 年以來就將速度作為行動搜尋的排名因素,而且「研究顯示頁面載入超過 3~4 秒時,使用者很可能就會跳出該頁面」。總而言之,快,在 SEO 世界裡雖非唯一,但卻是勝出的關鍵之一

速度如何影響使用者體驗?

網站速度對使用者體驗的影響可不只是感覺問題,還有明確的數據支撐:

  • 跳出率飆升:所謂跳出率(Bounce Rate)是指使用者只看了一頁就離開的比例。研究顯示,當頁面載入時間從1秒變慢到3秒,跳出率會增加 32%,而載入時間若達5秒,跳出率甚至暴增 90%!這意味著速度每慢一點點,都可能讓更多訪客在內容尚未呈現前就離開。
  • 轉換率下降:網站速度也會影響轉換率(Conversion Rate),例如購買、註冊等目標行為的完成率。有統計指出,頁面響應每慢1秒,轉換率就平均下降約7%。試想如果一個電商網站年營業額數百萬,一秒的遲滯可能代表每年損失掉數十萬的潛在營收,影響不容小覷。
  • 使用者滿意度與回訪:超過一半的使用者(約46%)表示絕不會再造訪一個載入速度很糟的網站。畢竟現代人的耐心相當有限,大家習慣了快速的網路服務,如果一個網站老讓人乾等,自然不願再次光顧。此外,載入慢還會導致使用者對品牌的第一印象扣分,信任度降低。
  • 行動體驗更加重要:特別要注意行動裝置上的速度體驗。Google 的資料曾提到,行動用戶對速度更敏感,如果行動網頁載入超過3秒,有高達 53% 的訪客可能直接放棄等待。因此,優化手機版網站速度對降低行動跳出率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網站速度對使用者體驗有著直接且深遠的影響。用一句話總結:「網頁開太慢,訪客跑很快」,不僅使用者不開心,搜尋引擎也會注意到。Google內部研究就發現,當網站回應變慢時,訪客停留時間明顯縮短。換言之,如果我們辛苦透過 SEO 把人們吸引到網站,卻因為速度問題讓他們立即流失,那再好的內容和行銷也無濟於事。

如何評估網站速度?

知道了速度的重要性,下一步就是量化你網站的速度。幸運的是,有許多免費工具可以協助我們評估網站效能,找出瓶頸:

Google PageSpeed Insights(頁面速度洞察)

這是 Google 官方提供的免費工具,只要輸入網站 URL,便可分析出該頁面在桌機和手機端的表現分數,並給出改進建議。PageSpeed Insights 會檢視你的 HTML、CSS、JavaScript 等,指出例如「壓縮圖片」「縮小程式碼」「減少 HTTP 請求數」等具體建議。特別的是,它同時提供實地數據(Field Data),也就是來自真實使用者的體驗數據(取自 Chrome 使用者體驗報告),以及實驗室數據(Lab Data,由 Lighthouse 模擬計算)。透過這項工具,你可以快速了解某頁面的速度得分,哪裡需要優化,以及是否通過核心網頁生命力(LCP、FID、CLS)的指標檢測。

Google Lighthouse(燈塔)

Lighthouse 是 Google 開發的開源自動化工具,內建於 Chrome 瀏覽器的開發者工具中。它不僅評估性能(Performance),還檢查無障礙、SEO 等多方面品質。使用 Lighthouse 很簡單:在 Chrome 瀏覽器打開任意網頁,進入開發者工具(F12),切換到「Lighthouse」頁籤,就能產生該頁面的性能報告。Lighthouse 會模擬在行動裝置上的載入過程,給出各項速度指標(如最大內容繪製時間LCP、互動延遲等)的成績,以及具體的優化建議和對應說明。對開發者而言,這是調校前端性能的利器;對新手而言,它也提供了相對友善的成績報告,用紅綠燈顏色標示出哪些項目表現良好、哪些需要改進。

GTmetrix

這是一款第三方的網站速度測試工具,在業界相當流行。GTmetrix 將 Google Lighthouse 的分析引擎與 Yahoo 的規則結合,為你的網頁產生一份詳細的性能報告。你只需到 GTmetrix 官網輸入網址,便能得到頁面的載入時間、性能分數,以及各項建議優化措施。GTmetrix 的特色在於提供「瀑布圖(Waterfall Chart)」,詳細列出頁面中每個資源(圖片、腳本、樣式等)的載入順序和耗時。透過瀑布圖,你可以一目瞭然是哪個資源拖慢了速度。此外,GTmetrix 允許選擇不同測試地點和瀏覽器來模擬,這對於有全球用戶的網站特別有幫助(例如你可以測試從亞洲或歐美訪問網站的速度差異)。總的來說,GTmetrix 就像你的網站體檢師,能告訴你「網站哪裡慢、為何慢,以及如何加速」

除了上述工具,還有一些值得一提:例如 Pingdom 網站速度測試、WebPageTest 等,也各有其優點。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先從 Google 官方工具和 GTmetrix 這類易用的服務入手,已足以揪出大部分的速度問題了。建議你可以多角度、多工具測試,因為不同工具著眼點略有差異,相互參照能得到更全面的認識。

小提示:別忘了善用 Google Search Console(搜尋主控台)裡的「核心網頁績效報告」。那裡會統計你整個網站的慢速頁面清單,提供改善速度的另一參考依據。如果你持續進行了速度優化,也記得定期透過上述工具反覆測試,觀察分數和指標的變化——測量與調整是持續優化的不二法門。

基本優化方法:讓網站跑得更快的技巧

了解網站速度的重要性和評估方法後,重頭戲來啦!以下介紹幾項基本但效果顯著的網站加速方法,不需要你是工程大神,也能上手。透過這些優化,你的網站有望大幅提速:

圖片優化與延遲載入

圖片往往是頁面中最「重」的資源。首先,務必壓縮圖片檔案大小,在保證畫質的前提下盡量縮減容量(例如使用 TinyPNG 這類工具壓縮 PNG/JPEG,或採用更高效的 WebP 格式)。其次,懶加載(Lazy Loading)技術能大大改善初始載入速度——也就是把非首屏(使用者沒立即看到)的圖片先暫不載入,等用戶往下捲動到該區域時才載入圖片。如此一來,首屏內容能更快呈現,減少使用者等待時間。例如,HTML5 提供了很方便的 loading="lazy" 屬性,一行設定即可讓瀏覽器自動延後載入非可視區的圖片。

壓縮與縮小資源檔案

減少頁面載入的資料量是提升速度的不二法門之一。具體做法包括:Minify(縮小)你的 HTML、CSS、JavaScript 檔案——也就是移除程式碼中不必要的空白、換行和註解,讓檔案更精簡。例如,把含有排版空白的 CSS 壓縮成單行,或是去除 JavaScript 中的空白與註解等。縮小後的檔案功能不變,但大小更小,下載更快。此外,請確認你的伺服器有啟用 Gzip 或 Brotli 壓縮傳輸,這會讓文字類資源在傳輸過程中縮小體積,使用者端解壓後才看到原始內容。大多數主機環境都支援壓縮,只需在伺服器設定中開啟即可。

啟用瀏覽器快取

所謂瀏覽器快取(Browser Caching),是指讓訪客的瀏覽器將你的網站靜態資源(如圖片、CSS、JS檔案)暫存起來。當同一使用者下次再訪問你網站時,瀏覽器就不需要重新下載這些已快取的檔案了,直接從本地讀取,速度會快很多。你可以透過伺服器回應的 HTTP Header(例如 Cache-Control 或 Expires)來設定資源的快取有效期。若你使用的是 WordPress 等常見架站系統,也有許多快取外掛可一鍵實現這種功能。簡單來說,讓使用者的瀏覽器替你多做點事,下次來訪時網站就會飛快打開。

使用 CDN(內容傳遞網路)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是一組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伺服器節點,專門用來加速傳遞你的網站內容。當你啟用 CDN 後,訪客會自動連接到距離他最近的節點來下載資源。例如,美國用戶請求你的台灣網站,CDN 會自動從美國的節點送出內容,而不需要跨越半個地球來傳輸。這可以大幅降低延遲和傳輸時間。許多 CDN 服務商(如 Cloudflare、AWS CloudFront 等)對小型網站都有免費方案。除了加速,CDN 還有減少主伺服器負載、抵禦流量突發的好處。一旦設定好,CDN 會自動同步你的內容到各地伺服器,對使用者來說就是「哪裡近就從哪裡下載」,自然更快更穩定。

減少資源請求數

每一個獨立的 CSS、JS 或圖片都是一個 HTTP 請求。請求過多會增加瀏覽器處理負擔和延遲。因此,能減的就減!方法包括:合併多個 CSS 檔案為一個(或利用工具將 CSS/JS 做 Bundling 打包),精簡掉不用的程式庫或插件,盡量避免在頁面載入時同時調用太多外部資源。如果有些腳本或樣式是在特定頁面才用得到,那就不要在每一頁都載入。請特別留意各種第三方插件(如社群分享按鈕、追蹤代碼等),這些往往是暗樁——過多的第三方腳本會拖慢你網站,每添加一個都可能增加數百毫秒。所以,定期盤點你的頁面資源,斷捨離那些非必要的請求吧!

非同步或延後載入 JS/CSS

一些資源(特別是 JavaScript)會阻塞頁面渲染。如果能將他們延後或異步載入,頁面可以更快完成主要內容的呈現。例如,對於非關鍵的 JavaScript 檔案,可在 <script> 標籤中加入 async 或 defer 屬性,讓它們不要阻擋 HTML 解析。【註】:async 會讓腳本平行下載且下載完立刻執行,defer 則是平行下載但延遲到 HTML 解析完成後再執行。兩者各有適用場合,一般而言如果腳本不依賴 DOM 就可 async,依賴 DOM 的可用 defer。總之,善用這些屬性,避免讓瀏覽器乾等著下載執行腳本,導致內容卡住不渲染。對 CSS,也可以考慮採用媒體查詢/條件載入或拆分關鍵 CSS(Critical CSS)內嵌,其餘部分延後載入,來減輕首屏渲染壓力。

以上幾點是常見又有效的優化策略,還有其他進階技巧例如使用更快速的伺服器/主機、資料庫查詢快取、預先載入關鍵資源(Preload)、使用 HTTP/2 多工傳輸等等。對於初學者而言,先把「減少大檔、減少請求、善用快取、用好CDN」這幾件事做好,你的網站速度就會有脫胎換骨的提升。

實際範例:前端優化技巧展示

以下提供幾段簡易的 HTML、CSS、JavaScript 程式碼範例,示範前述提到的優化技巧在實作時如何應用。別擔心,每段範例都很短,很容易看懂並複製套用哦!

例一:HTML —— 懶載入圖片 & 非同步腳本

在 HTML 中,我們可以透過 loading="lazy" 屬性讓圖片延遲載入,以及利用 async 或 defer 屬性讓腳本非同步載入。例子如下:

HTML 程式碼
<!-- 延遲載入圖片:只有當圖片即將出現在視窗時才會載入 -->
<img src="example.jpg" alt="範例圖片說明文字" loading="lazy">

<!-- 非同步載入腳本:不阻塞 HTML 解析,下載完即執行 -->
<script src="analytics.js" async></script>

<!-- 或者延遲載入腳本:等 DOM 解析完再執行 -->
<script src="slider.js" defer></script>

在上述範例中,第一行圖片用了 loading="lazy",這樣非首屏的圖片就不會一開始就載入,減少了初始載入的資源量。而對於第三方分析 (analytics.js) 等不影響內容呈現的腳本,加上 async 後,瀏覽器會一邊解析 HTML 一邊下載腳本,下載完成後再立即執行(也就是不卡住 HTML 解析)。slider.js 則使用了 defer,通常用於需要等待整個 DOM 都就緒再執行的腳本。這兩種方式都能避免傳統同步腳本造成的堵塞,使頁面更快可見可用。

例二:CSS —— 檔案壓縮前後對比

下面演示一段 CSS 在壓縮前後的差異。左側是原始 CSS,包含許多空白和註解;右側是經過縮小(Minify)處理後的版本:

CSS 壓縮前
/* 壓縮前的 CSS */
body {
  background-color: white;
  font-size: 16px; /* 基本字體大小 */
}
h1 {
  color: red;
  margin-bottom: 10px;
}
CSS 壓縮後
body{background-color:#fff;font-size:16px}h1{color:red;margin-bottom:10px}

可以看到,壓縮後我們移除了所有空格、換行和註解,並且將一些顏色名稱用縮寫(white→#fff)代替。兩者作用完全一樣,但壓縮後的檔案體積更小、請求更快。實務中,你可以使用許多自動化工具或建置流程(如 webpack、Gulp,或線上壓縮工具)來自動縮小 CSS/JS 檔案,而不需手動逐一刪空白。

例三:JavaScript —— 程式碼壓縮前後對比

JavaScript 壓縮與 CSS 類似,也是不改變功能的前提下縮小檔案。以下是一段簡單的 JS 函數原始碼,及其壓縮後版本:

JavaScript 壓縮前
// 壓縮前的 JS
function greet(name) {
  console.log("Hello, " + name + "!");
  // 顯示問候訊息
}
JavaScript 壓縮後
function greet(n){console.log("Hello, "+n+"!");}

壓縮後的版本刪除了不必要的空格和註解,甚至將變數名 name 縮短為 n(某些壓縮器會進一步替換變數名稱)。對於大型的 JS 檔案,這種縮小處理能顯著減少檔案大小,加快載入與解析。許多前端建構工具提供自動縮小 JS 的功能,建議在上線前都對程式碼進行壓縮。

以上範例是不是很簡單呢?透過這些調整,我們就在前端程式碼層面上為網站提速了不少。當然,實際網站優化時還有更多面向,比如後端的快取、資料庫優化等等,但那些超出本篇範圍。我們在這裡介紹的技巧,已足夠讓你解決大多數常見的速度問題。

結語:持續優化,讓速度成為你的優勢

網站速度對 SEO 的重要性及優化方法,我們已經逐一走過。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資訊量有點大,但請記住一個核心觀念:速度優化是個循序漸進、持續改進的過程,而非一蹴可幾的任務。換言之,你不需要一次做到完美,而是應該持續地學習新知識、採取行動、觀察結果,再進一步微調。

在實踐中,不妨按照以下步驟循環進行:

測量:利用前文介紹的工具(PageSpeed Insights、Lighthouse、GTmetrix 等)對你網站的重點頁面做個體檢,找出速度瓶頸和可以改進的項目。

優化:根據工具建議和本文技巧,挑選幾個最明顯的問題著手解決。例如先壓縮體積最大的圖片、移除拖慢速度的第三方插件、啟用快取或 CDN 等。一步步來,不必一次改完所有東西。

驗證:再次用工具測試優化後的頁面速度,看指標是否明顯改善。通常你會發現分數提升、載入時間縮短,這就是對你努力的最佳回饋!

持續監控:速度優化不是做完就萬事大吉。隨著網站內容增加、程式更新,你的速度表現可能出現新的課題。建議將速度監控納入日常網站維護中,例如定期查看 Search Console 的速度報告,或使用 GTmetrix 的監控功能追蹤速度走勢。

最後,別忘了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思維。SEO 的目的,是讓內容被更多人看見;而速度優化的目的,則是讓訪客更愉快地體驗內容。兩者其實相輔相成:快速的網站令使用者滿意,停留更久、互動更多,這些正面的使用者行為反過來又會提升你的 SEO 表現。可以說,速度優化是一種雙贏的投資——提升了搜尋排名,也提升了轉換與留客率

現在,就鼓勵你動手試試吧!???? 打開 PageSpeed Insights,輸入你的网站看看分數如何,挑選一兩項建議開始改善。也許是壓縮幾張圖片,也許是調用 loading="lazy"、async 之類的小改動,就能讓你的網站打開速度明顯加快。一步一步累積這些改進,長期下來,你的網站將會變成搜尋引擎和使用者都愛不釋手的「飛毛腿」!???? 加油,讓我們一起持續學習、優化,迎接更高速的網站未來吧!????

CONTACT US

網站設計報價洽詢

請填寫您的資料,我們將儘快與您聯繫! 為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