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內部連結與外部連結的最佳實踐
在SEO策略中,內部連結 (Internal links) 與外部連結 (External links) 扮演不同但同樣重要的角色。我們先來了解兩者的差異與最佳實踐:
內部連結:串聯站內內容,建立資訊架構
內部連結是指從網站的一個頁面鏈向同一網站的其他頁面。這些連結主要用於幫助訪客導航網站,同時也將網站權重在內部分散傳遞。對於搜尋引擎而言,內部連結是了解網站結構與內容關聯性的線索;對讀者而言,它們則像是網站內容的導覽,提供延伸閱讀的路徑。良好的內部連結策略有以下幾點要領:
- 確保重要頁面有足夠的內部鏈入: 每一個對您重要的頁面,都應至少從站內其他頁面獲得一條鏈接。這不僅有助於搜尋引擎找到並索引該頁面,也讓讀者更容易發現重要內容。例如,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引用站內相關文章或產品頁,能增進使用者體驗並提高該頁面的曝光率。
- 採用合理的架構與導覽: 建議以階層式(例如「金字塔結構」)規劃網站導覽,從首頁或主分類頁指向子分類和內容頁,形成上下有序的內部鏈結網絡。正如 Google 資深分析師所指出,這種由上而下的內部連結結構有助於搜尋引擎理解各頁面的脈絡與重要性。在實務上,可透過主選單、側邊欄目、麵包屑導航等方式,將網站主要區域串聯起來,同時在內容中上下文地插入相關頁面的鏈結,以提供進一步資訊。
- 上下文相關性: 內部連結應該出現在相關的內容脈絡中。換言之,當您在介紹某個主題時,如果站內有另一頁提供更詳細的說明或相關資訊,就應適時地以連結引導讀者。這種語境連結不僅對讀者有幫助,也讓搜尋引擎明白兩個頁面的主題相關性。
- 控制數量,品質優先: 不需要刻意限制每頁的內部連結數量,Google 並未給出神奇的數字上限。然而,務必保持連結的必要性與有意義 — 如果一頁面上滿是過多的鏈結,讀者與搜尋引擎都可能難以分辨重點。因此,請以品質勝於數量的原則添加內部連結:只要您覺得某處需要鏈結、對閱讀體驗有幫助,就大方地加上;反之,無謂的鏈結只會造成干擾。
<!-- 內部連結範例 -->
<a href="/about-us">關於我們</a>
<!-- 外部連結範例(新分頁開啟,無追蹤) -->
<a href="https://example.com/reference"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opener">參考資料</a>
外部連結:適時引用權威,提升內容信任
外部連結是指鏈向非本站域名的頁面,即從您網站出去的連結。許多內容創作者過去對外連結有所顧慮,擔心「把流量導出去」或「分散自己的權重」。但實際上,適當運用外部連結有不少優點:
- 建立內容可信度: 對相關主題引用可靠的外部來源,就像在學術文章中引經據典,可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與專業度。例如,當您在闡述某個論點時,鏈出至權威網站的統計、研究報告或新聞來源,以支持您的觀點。Google 將這類外部鏈出視作內容相關性的參考,有助於其了解您的內容所屬領域。因此,不必害怕鏈出;恰當的引用反而有助於提升您內容的信任度。
- 改善讀者體驗: 外部連結可以為讀者提供更多延伸資訊。例如,文章中提到某專有名詞或工具時,附上官方來源或說明頁的連結,讓有興趣的讀者自行點擊深入瞭解。這種做法可提高讀者對內容的滿意度,而良好的使用者體驗往往間接有助SEO。
- 選擇高品質且相關的目標: 外部連結的質量相當重要。請盡量鏈向內容專業、可信的網站;避免鏈向低品質、與主題無關甚至充斥點擊誘餌(clickbait)的站點。連結到劣質網站可能導致讀者對您站點的信任下降,甚至搜尋引擎也可能因此降低對您網站的評價。一句話:寧缺勿濫,謹慎挑選您的外部連結對象。
- 提供適當的連結背景: 當您添加一條外部連結時,務必在內容中交代清楚該連結指向的內容或來源。也就是說,在超連結附近提供一些文字說明,讓讀者了解點擊後會看到什麼。例如:「根據瑞士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奶酪在播放音樂的環境中成熟時風味較溫和,詳情請參考《音樂環繞下的乾酪實驗報告》」——此處粗體部分就是外部連結的錨文字,並在句中說明了該來源的性質。清晰的上下文不僅讓讀者有心理準備,對SEO而言也提供了額外的語義資訊。
特別提示: 對於外部連結,一般建議設定在新分頁開啟 (`target="_blank"`),以免讀者點擊後離開您網站時不易回訪。此外,務必定期檢查外部連結是否失效或指向錯誤內容,保持鏈出資源的有效性。這些都是提升使用者體驗的小細節。當然,新分頁開啟可能在無障礙和使用體驗上意見不一,您也可以視讀者群體習慣決定。但若選擇新分頁,建議同時在連結中加入 `rel="noopener noreferrer"` 以確保安全(防止新窗口獲取前一頁的腳本控制權)以及不傳遞引薦來源。這雖非直接的SEO因素,但屬於良好的網頁開發慣例,可提升整體網站品質。
總之,內部連結強化站內結構與導覽,外部連結則豐富內容深度與可信度。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編織出搜尋引擎與用戶友善的網站體驗。
2. 錨文字(Anchor Text)的選擇原則
錨文字是指超連結可點擊的可見文本部分,通常以藍色加底線呈現。它就像路標的文字說明,告訴讀者(和搜尋引擎)這條連結將通往何處。適當撰寫錨文字,能提升使用者體驗並對SEO產生正面影響。以下是撰寫錨文字時的幾項重要原則:
- 具描述性與相關性: 錨文字應該清楚描述目標頁面的主題內容。換言之,讀者僅閱讀該錨文本,就大致能猜到點擊後將看到什麼。例如,用「影音剪輯教學」作為錨文字,勝過單純寫「詳細內容」或「點這裡」。前者直接點明了目標頁面是關於影音剪輯的教學內容,而後者則過於籠統。一個簡單檢驗方法是將錨文字抽離上下文獨立閱讀:如果不看前後文,光看這幾個字就能明白目標內容的大致意涵,那這錨文字就是合格的。
- 避免通用且空洞的字眼: 切勿使用「點擊這裡」、「閱讀更多」、「詳細資料」這類毫無描述性的錨文字。想像一下:你在文章末尾看到「點此下載」,卻不知道下載的是什麼內容,是不是感到困惑?對搜尋引擎而言也是一樣——「點擊這裡」等詞彙無助於理解連結目標頁面的主題。Google 明確建議避免使用這類通用錨文字,而應該直接指出內容重點。舉個反例:不要寫「了解詳情請點擊這裡」;可以改寫為「閱讀我們的完整案例研究報告了解詳情」。後者不僅對讀者友善,也給了搜尋引擎更多訊息來判斷目標頁面的相關性。
- 精簡但資訊充分: 錨文字長度不宜過長或過短。過短可能資訊不足,過長則顯得冗贅累贅。一般來說,幾個字到一小短語為佳,只要能完整覆蓋關鍵資訊點即可。例如,不需要把整句話都放進鏈結裡;將關鍵詞組作為錨即可。若發現錨文字非常長(比如一句話都成為超連結),考慮提煉出重點詞語,使其既簡潔又具備意義。
- 自然融入內容: 錨文字應該順暢地嵌入句子中,讀起來像自然語言的一部分。寫作時避免硬塞關鍵字成為錨文字,切忌為了SEO而犧牲可讀性。Google 的反垃圾內容規範禁止過度關鍵字堆砌,錨文字當然也包含在內。判斷標準很簡單:問問自己,讀者是否真的需要這些關鍵詞才能理解接下來頁面的內容?如果拿掉一些詞仍不影響理解,那就表示這些詞很可能是多餘的。同時,要照顧整句話的語意通順,千萬別把多個連結連續串在一起,例如將一句話的每個字都各做一個不同連結——這樣不但令讀者眼花撩亂,也使每個連結周圍缺乏有效的上下文。
- 強調上下文相關: 錨文字本身固然重要,但其前後的文字同樣提供了寶貴的上下文。搜尋引擎在解析頁面時,會關注連結周圍的內容,以更好地理解連結的用途與目標內容的相關性。因此,請確保您的錨文字出現在適當的句子環境中,而非孤零零、突兀地插入。例如,在說明某概念時附上一個術語的超連結,務必在該句中說明該術語與主題的關聯。良好的上下文不僅幫助讀者,也讓搜尋引擎對您的連結意圖一目了然。
- 圖片作為連結的替代文字: 若使用圖片作為超連結(例如Logo連回首頁或文中插圖點擊可開啟大圖),務必為圖像加上適當的`alt`屬性。因為當圖片內嵌在超連結中時,搜尋引擎會將該圖片的替代文字視作錨文字。如果您留空了圖片的 alt,Google 則無從得知此連結的意義。例如:
這種結構下,「購物車」就是這個連結的錨文字。如果 alt 留空,則等同給了一個沒有標籤的路標,不利於SEO。總之,文字鏈結用好錨文字,圖片鏈結用好替代文字,兩者原理相通。
<!-- 不佳的錨文字範例 -->
<p>想了解詳細資訊,<a href="guide.html">點擊這裡</a>。</p>
<!-- 良好的錨文字範例 -->
<p>想深入了解,建議閱讀我們的<a href="guide.html">SEO 超連結撰寫完整指南</a>。</p>
在以上範例中,第一種寫法使用了籠統的「點擊這裡」作為錨文字,讀者無法預期點進去會看到什麼內容;第二種寫法直接說明了目標頁面是「SEO 超連結撰寫完整指南」,不論對人或搜尋引擎都更加友善。
3. nofollow 與 do-follow 的使用策略
在預設情況下,網頁上的超連結都是可追蹤 (follow)的,意味著搜尋引擎爬蟲會沿著這些鏈結抓取目標頁面,並將此連結視作一種信任投票,將部分權重 (PageRank/link equity) 傳遞給被連結的頁面。然而,有些時候我們並不希望搜尋引擎追蹤特定連結,也不想傳遞權重給目標頁面。這時,就需要用到 `rel="nofollow"` 屬性。理解何時使用nofollow、何時保持do-follow(亦即不使用 nofollow)是一項重要策略。
- do-follow(預設狀態): 所謂「do-follow」連結其實不需要特別標註,因為這就是超連結的預設行為。 尋引擎會視其為可追蹤連結。爬蟲看到這個鏈結時,會嘗試抓取 example.com,並將您的網站對該頁的鏈出視作一定程度的背書。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樂於讓搜尋引擎追蹤我們內容中的連結,特別是內部連結或值得信任的外部參考資源。
- nofollow: 給連結加上`rel="nofollow"`屬性後,意即告訴搜尋引擎「請不要跟追這條連結,也不要將我的網站權重傳遞給該目標頁面」。概念上,這相當於您在對搜尋引擎說:「我提到了這個連結,但不對其背書。」搜尋引擎收到這訊號後,通常會降低對該鏈結的權重計算。需要注意的是,自2019年起,Google 將 nofollow 視作一種「提示」(hint),而非絕對指令。也就是說,Google 可能依然選擇抓取被 nofollow 的鏈結目標頁面(特別是如果從其他地方也有鏈結指向它)。但整體而言,nofollow 連結預期不會將排名信號傳遞給對方。
那麼,哪些場合適合使用 nofollow?總的原則是:當您不願意對目標頁面進行「投票」或不信任該頁內容時,可考慮標註 nofollow。常見情境包括:
- 不夠信任的外部資源: 如果您在文章中不得不鏈接一個資訊來源,但對其內容可靠度存疑,或它的品質不符合您的標準,這時可使用 nofollow 來表明「我引用它,但不代表我推薦它」。例如,您撰寫評論反駁某篇網路文章,不得不鏈接對方原文供讀者參考,但您並不想將SEO權重傳遞給該不實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加上 nofollow 是適當的。再如,一些用戶可能會在您的留言板貼上自己的部落格連結,但您無從確認那些站點的品質,出於謹慎也可以對用戶提交的連結統一加上 nofollow。
- 付費或廣告性質的連結: 根據Google的規範,任何有償交換的鏈結(例如廣告投放、贊助合作、付費文章中的商業導流鏈結等),務必使用 `rel="nofollow"` 或 `rel="sponsored"` 來告知搜尋引擎此連結不該影響排名。這是為了避免違反搜尋引擎對付費連結的政策。如果您收了別人的好處放了一條鏈結,一定記得加上標註,否則可能被視作企圖操縱排名而遭受懲罰。
- 網站用戶生成內容(UGC)的連結: 如論壇帖子、博客評論等由用戶提交的內容中出現的連結,一般也建議自動加上 nofollow(或新的 `ugc` 屬性,稍後詳述),以防止垃圾訊息濫用您的平台進行SEO操縱。例如,WordPress 就預設對評論中的連結使用 nofollow。這樣即使垃圾留言中帶有可疑鏈結,您網站也不會幫助它們傳遞權重。
需要強調的是,不要濫用 nofollow。有的站長誤以為應該對站內所有外部連結一律加上 nofollow,以「保住自己的權重」。但Google官方建議恰恰相反:只有在你不信任對方或出於政策需要時才使用 nofollow,沒必要對每一個外部鏈結都如此標註。因為正常的鏈出本來就是網際網路資訊流通的組成部分,過度使用 nofollow 反而讓您的內容顯得不自然,且失去引用優質外部資源所帶來的價值。
最後補充:不建議對內部連結使用 nofollow。曾有人嘗試對部分站內鏈結加 nofollow 以實現「權重雕刻」(試圖將權重集中在其他鏈結上),但這種做法實際上可能弊大於利。對於網站內頁面,若您不希望搜尋引擎抓取或傳遞權重,更好的做法是避免在站內提供指向該頁的鏈結,或採用其他手段(如在 robots.txt 阻擋或使用 noindex meta)。總之,在站內,一般讓連結保持 follow 狀態即可,確保搜尋引擎能順暢地抓取網站結構、傳遞權重給重要頁面。
4. URL 結構撰寫建議
一條超連結由兩部分構成:可點擊的錨文字和背後指向的網址 (URL)。目前我們已經掌握錨文字的最佳寫法,現在來談談URL本身的寫作規範。URL 是網頁的地址,一個清晰、簡潔且具描述性的URL不僅方便使用者閱讀與記憶,對搜尋引擎也更友好。以下是打造SEO友善URL的一些建議:
- 使用語意明確的關鍵詞: 確保URL路徑中包含能夠反映頁面內容的文字,而非隨機的代碼或參數。簡單來說,讓URL看起來像一個有意義的描述而非天書。例如,以`/blog/SEO-link-guide`作為一篇文章的URL,就比`/blog/article?id=12345`清楚得多。對於使用中文的網站,也可以在URL中使用中文拼音或適當翻譯的英文單詞,以便讓URL可讀(詳細討論請見後文「常見問答」部分)。總之,一個好的URL應該能讓人一眼大概明白該頁主題,例如 `.../healthy-recipes/vegetable-soup` 類的結構就比 `.../recipe?id=527` 來得直觀。
- 符合使用者語言: 盡量以目標受眾熟悉的語言撰寫URL。Google 建議,如果您的主要讀者使用德語搜尋,則URL中可採用德文;如果受眾是日語使用者,URL中可包含日文。同理,針對中文受眾的網站,可以考慮在URL中使用中文詞彙(如「網站優化」)或其拼音/英文翻譯。這樣的URL對使用者而言親和力更高,也可能包含讀者搜尋時使用的關鍵詞。不過,需要注意部分瀏覽器與服務會對非ASCII字符進行編碼顯示(例如將「網站優化」顯示為`%E7%B6%B2%E7%AB%99%E5%84%AA%E5%8C%96`),在分享連結時可能不夠美觀。因此,您可以權衡體驗與SEO,在本地語言與拉丁字母拼音之間做出選擇。但就搜尋引擎而言,兩者都是可以理解與接受的形式。
- 使用連字號(-)分隔單字: 若URL路徑由多個單詞組成,請使用連字號 (減號) `-` 來分隔,而不要使用底線 `_` 或直接把單字連結在一起。例如:寫成 `fresh-tomato-soup` 而非 `fresh_tomato_soup` 或 `freshtomatosoup`。原因在於,搜尋引擎將連字號視作分隔符,有助於辨識URL中的詞彙邊界,而底線通常不被視為單字分隔(歷史上,程式語言常用底線連接詞組,因此搜尋引擎傾向將底線連接的詞彙視為一體)。使用連字號能提升URL的可讀性與可解析性。這已成為業界公認的最佳實踐。
- 儘量精簡URL: URL不宜過長。刪除不必要的參數與資訊,只保留會影響內容的部分。像是用於追蹤的 referral 代碼、Session ID 等應避免出現在用戶可見的URL中,至少不要在內部鏈結中使用它們。如果一定需要參數(比如篩選或分頁),也盡量讓參數簡單易懂。例如,使用 `?page=2` 而非 `?8542638¶m=2`。總之,確保每個URL都是長期穩定且唯一對應內容的;千萬別讓動態參數導致同一頁面有多種URL呈現,否則可能造成搜尋引擎對重複內容的困惑。
- 統一大小寫與格式: URL對大小寫是敏感的。例如,`/About/` 和 `/about/` 在某些伺服器環境下被視作不同路徑。建議您在制定URL時統一規則,一般全部採用小寫,避免在不同地方出現大小寫混用的鏈結。同時,也保持路徑結構的一致,例如是否以斜線結尾要有明確標準(很多網站習慣所有目錄型頁面都以 `/` 結尾,所有具體內容頁不加 `/`)。一致的URL格式方便管理,也避免了由大小寫或斜線差異導致的重複頁面問題。
<!-- 可讀性高的 URL:語義清晰,使用連字號分隔,無多餘參數 -->
良好:https://example.com/blog/seo-friendly-link-guide
良好:https://example.com/healthy-recipes/vegetable-soup
<!-- 不易理解的 URL:含糊或冗長 -->
不佳:https://example.com/index.php?topic=42&area=3a5ebc944f...
不佳:https://example.com/healthy_recipes/vegetable_soup
不佳:https://example.com/HealthyRecipes/VegetableSoup?ref=8976
以上良好的例子中,第一個URL清楚說明該頁是關於「SEO 友善連結指南」的博客文章,第二個則指向「健康食譜/蔬菜湯」。不佳的例子則要麼夾雜了參數與代碼,要麼用了底線或大小寫混雜,增加了理解難度。
- 避免使用錨點 (#) 改變主要內容: URL 中的 `#`(片段識別符)通常用來定位頁面內的位置(如錨點鏈結),不應用於載入截然不同的內容。因為大部分搜尋引擎不會以不同的 `#fragment` 作為不同頁面來索引。同一頁面請保持單一URL,不要透過片段載入不同資料。
- 妥善處理多語言與多地區URL: 如果您的網站面向多語言或多市場,用戶可以透過URL識別語言/地區是極好的做法。如使用子目錄 `/en/`、`/zh-tw/` 或國家代碼頂級域名(例如 .de 表德國)等方式。這有助於搜尋引擎地理定向。此外,確保不同語言內容對應的URL彼此之間適當設置 `hreflang` 或互相鏈結,但這部分屬於進階主題,限於篇幅我們不展開。
簡言之,一個SEO友好的URL應該簡短、乾淨、具描述性。回想我們的比喻:URL 就是網站內容的地址門牌號碼。如果門牌上寫的是「第五大道 711 號」,人們很容易找到;如果寫著一串亂碼,訪客和郵差都會摸不著頭緒。
5. HTML rel 屬性的應用方式與實例
-
- rel="nofollow": 表示不希望搜尋引擎追蹤此連結,亦不希望將本站權重傳遞給目標頁面。通常用於不信任、非自然(例如付費)或不相關的外部鏈結。如前所述,這是站長聲明「不為此鏈結背書」的方式。
- rel="sponsored": 表示該連結屬於廣告、贊助、付費推廣性質。換言之,這條鏈結是因商業合作而產生的,不是站長純粹出於自發意願推薦。因此,`sponsored` 告訴搜尋引擎「請不要因這條連結提高對目標頁的評價」,它在效果上等同 nofollow(Google 將其視為提示而不傳遞權重),但語意上更精確地標明了原因。
- rel="ugc": UGC 代表用戶產生內容 (User-Generated Content)。當連結出現在例如評論、論壇帖子、社群貼文等非站長原創的內容中時,可標記 `rel="ugc"`。這提示搜尋引擎該鏈結由用戶提供,而非本站正式內容的一部分。通常UGC鏈結也不該傳遞權重(視同nofollow處理),目的在於防範垃圾連結。例如,一個開放社群問答平台上的回答中有人插入了連結,平台可以自動替這些連結加上 `ugc` 標記。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您的社群用戶某些非常可信且優質,您也可以移除他們連結的 `ugc` 限制,對此Google也提供了彈性——這部分可視為平台管理策略。
- rel="noopener" 與 rel="noreferrer": 這兩個屬性主要是安全與隱私考量,而非SEO用途。不過也常見於超連結中(尤其是帶 `target="_blank"` 的外部連結)。`noopener` 可防止新開窗口透過 `window.opener` 對原窗口進行惡意操作,`noreferrer` 則是不傳遞引用來源資訊(Referrer)。這兩者跟排名無直接關聯,但建議將它們與 `target="_blank"` 一起使用,以提升安全性和隱私。許多內容管理系統在您設置連結新窗口開啟時,也會自動添加這兩個值。雖非SEO重點,但值得知曉。
- 其他較少用的值: 一些歷史或特殊的 rel 屬性,包括 `rel="prev"` / `rel="next"`(用於標記分頁,但Google已不再明確依賴它們)、`rel="nofollow me"`(早期OpenID的用途)等等。一般內容創作者極少用到。比較重要的是了解Link標籤(非``)中的 rel,比如 `rel="canonical"`(指定首選網址)、`rel="alternate"`(多語言或行動版),這些不是錨點連結層面的屬性,屬於SEO技術優化範疇,和本文重點略有不同,在此不贅述。
如何同時使用多個 rel 值? HTML允許在一個連結上指定多個 rel 屬性值,方法是將它們以空格或逗號分隔寫在同一屬性中。例如:`...` 表示此連結既是用戶內容又不傳遞權重。又如 `rel="nofollow sponsored"` 可以一起使用,表示這是一條付費鏈結且不傳遞權重。需要注意的是,不論標註哪種,帶有上述這些屬性的鏈結通常都不會被追蹤(爬蟲可能看到了也選擇不跟進)。搜尋引擎仍可能透過其他路徑(例如站點地圖或第三方鏈結)發現那些目標頁面,但這些 rel 標記的作用是確保您這邊沒有主動給予它們權重加成。
<!-- 一般連結(預設 do-follow,無需 rel 屬性) -->
<a href="https://www.example.com/article">閱讀文章</a>
<!-- 不傳遞權重的外部連結 -->
<a href="https://www.example.com/untrusted" rel="nofollow">參考來源</a>
<!-- 贊助/廣告連結 -->
<a href="https://www.example.com/promotional" rel="sponsored">合作廠商</a>
<!-- 用戶產生內容連結 -->
<a href="https://forum.example.com/post123" rel="ugc">討論串</a>
<!-- 綜合示例:既是UGC又是付費的連結(不常見的組合) -->
<a href="https://www.example.com/deal" rel="ugc sponsored nofollow">用戶分享的優惠連結</a>
在上述範例中,您可以看到不同情境下我們如何靈活運用 rel 標記。例如,一般情況下的站內或可信站外連結就什麼也不加(預設即為可追蹤);而對不想傳遞權重的則加上 `nofollow`;對於明顯的廣告連結用 `sponsored` 做區分;論壇貼出的連結以 `ugc` 表示出處;最後一種結合了三種值,儘管實務中較少遇到,但技術上說明可以同時標記多種屬性。
透過恰當使用這些 rel 屬性,我們可以向搜尋引擎傳達更多資訊,讓它們更精確地理解我們網站的連結意圖,進而在排名計算上做出最佳判斷。同時也能保護我們的網站不因用戶內容或外部合作而觸犯搜索引擎規則。
常見問答
問:是否應將網站中的所有外部連結都加上 `rel="nofollow"`?
答:不需要,也不建議這麼做。只有在您不信任該外部網站內容,或因為付費合作/廣告等原因不想傳遞權重時,才使用 nofollow。正常情況下,鏈接到優質且相關的外部資源對讀者有幫助,亦可提升內容可信度。對這類連結,大可讓其保持預設的可追蹤 (follow) 狀態,以充分發揮引用權威來源的價值。簡而言之:有選擇地使用 nofollow,而非無差別套用。
問:我可以對內部連結使用 nofollow 嗎?這樣是否能把權重留給重要頁面?
答:理論上可以添加,但並不建議。Google 明確指出,網站所有重要頁面都應至少有其他頁面的內部連結指向。若您給站內鏈結加上 nofollow,等於讓爬蟲無視您站內的某些道路,可能導致重要內容被遺漏抓取,或權重傳遞途徑被切斷。此外,對內部鏈結使用 nofollow 進行所謂「PageRank 雕刻」早已被證明效果有限,因為搜尋引擎會自行調整被 nofollow 鏈結的權重流失問題(簡而言之,nofollow 的內部鏈結並不會把那部分權重自動轉移給其他鏈結,而是可能直接作廢)。正確的做法是:盡可能提供清晰的站內鏈結結構,而非透過 nofollow 來人工干預權重流向。
問:我的網站是中文內容,網址(URL)可以用中文嗎?會不會影響SEO?
答:URL 可以使用中文,搜尋引擎可以解析並索引中文URL。Google 官方建議網址最好使用受眾語言。使用中文的好處是直觀呈現內容(例如 `example.com/網站優化` 一目了然),壞處是在某些場景下URL會被轉換成亂碼(百分比編碼)顯示。然而,就SEO而言,中文URL本身不會減分,也不會因為編碼問題影響排名。此外,URL中的中文關鍵詞也可能對相關搜尋查詢有幫助(儘管權重不大)。許多台灣及香港網站直接用中文作網址路徑並無不良影響。不过如果您擔心可讀性,使用拼音或英文翻譯詞作為替代也是可行的。重點在於URL要穩定、清晰,用中文或拼音都屬其次考量。
問:外部連結是否應該設定在新分頁開啟?對SEO有沒有影響?
答:將外部連結設為新分頁開啟(`target="_blank"`)與否,不會直接影響SEO排名。這主要是一個使用者體驗(UX)議題:新分頁能讓讀者點擊外鏈後容易回到您的網站,但也有少部分使用者不喜歡瀏覽器突然開很多標籤頁。因此,選擇同頁或新頁主要看您的內容情境與讀者偏好。許多網站習慣外部鏈結新開頁、內部鏈結原頁開,以確保讀者瀏覽您網站時不致中斷。從SEO角度,新分頁本身無加分或扣分,但若能留住讀者繼續瀏覽您的站(降低跳出率等),間接有利於SEO。若使用新分頁,記得在連結中加入 `rel="noopener noreferrer"` 來增強安全性和隱私。總之,以讀者體驗為優先考量,同時兼顧技術最佳實踐即可。
問:錨文字裡是否一定要包含關鍵字才能提升排名?
答:錨文字中出現相關關鍵字有助於搜尋引擎理解目標頁面的主題,但切忌生硬堆砌。過去確實有透過錨文字關鍵字提高排名的案例,但現在搜尋演算法更重視自然性與相關性。如果您的錨文字本身就是對目標頁面的最佳描述,其中通常會自然而然包含關鍵詞(例如連向「手機攝影技巧」頁面的錨文字,很可能就是「手機攝影技巧」)。這種情況下當然有利於SEO。但如果為了關鍵字而硬塞或重複,反而可能被視為作弊。更何況,錨文字只是眾多排名因素之一,還有內容品質、外部鏈接、使用者行為等共同影響。重點在於錨文字要貼切自然,而不是刻意為了迎合演算法。
問:需要在 `` 標籤中使用 `title` 屬性來提供額外說明嗎?對SEO有幫助嗎?
答:`` 標籤的 `title` 屬性可以用來為連結提供額外的說明文字(通常滑鼠懸停時會出現工具提示)。然而,對SEO而言,`title` 屬性的影響非常有限,幾乎可以忽略不計。Google 更看重的是錨文字本身和連結周圍的語境。目前也沒有證據顯示 `title` 中的關鍵詞會帶來排名加成。因此,您不需要為了SEO而強制每個鏈結都加上 title。只有在某些使用者體驗需要時(例如錨文字太短,需要以 title 補充更多資訊)才考慮使用。同時要注意,行動裝置上通常無法查看到 title 提示,過度依賴它來傳達資訊並不可取。簡言之:錨文字寫好寫滿即可,`title` 純屬輔助且可省略。